2006-03-12

come as you are


one pcture took when I was eighteen .
約是高二或升高三的那年拍的照片,那時看了連載於日文雜誌Men's non-no上小林紀晴的日本之路攝影文集,有感而發所拍的,那時雖看不懂日文,但光是印刷的影像及一點漢文,也能感受到那某種感覺(笑),後來在大二的寒假(還是大三?),剛好和家人去台北的國際書展,在擁擠的人潮中,在遠流的攤位上,一眼就看到了中文版的日本之路(日本版的封面和中文版的不一樣!),二話不說就買了(難得如此地乾脆,書展碰巧還打7.5折,賺到),那天也是陰陰冷冷的天氣今天也是,在從西濱回家的路上,還沒到八里我就把它看完了,一口氣地,過去一個月一個月的連載,以中文字體綿延在回家的道路上,以這樣的行進方式看它,應該沒有虧待它,之後它不管到哪,我一直帶在身邊(不是真的放在身上!),而之後呢,我也沒再好好地仔細讀它了,反倒是常跟朋友推薦它,看到有人有它也被感親切,先是在黃聲遠那實習時的小白學長,後是八角樓的林主任(後來才知是怡真推薦的,順帶一提林主任是全台可能是唯一的女性古蹟修復工地主任,大學唸的是清大中文系!!),總之拍這張照片時剛迷小林紀晴,現在還是很喜歡,但那時抓著我爸給我的pentax單眼,在新竹中學裡,在食品路往數學兩千家教班的路上,或從光復路切往中華路的水源路上,那是一種單純地想拍下某種感覺的,雖然常常不是曝光過度或者不足(現在偶而也是,ps相機測光表從沒有動過),但卻是真摯地想拍照,雖然拍的不多,家附近的風景,家裡的大白鵝,阿姨,外公,媽爸妹弟小外甥們...以及當時仍健在的外曾祖母,還有不多的自拍相(但自拍幾乎是每拍必成功,單眼可是很難自拍的!!),高中時總是瘋狂地搶鏡頭,搶到我的高中畢冊老被同學們譏為"豬頭相簿"(高中外號豬頭),也多虧高中當時的ㄨㄗㄗ同學,為我青春留下不少的畫面,因為大學之後我就不搶鏡頭了,但也不會迴避,有時很難理解為何有人討厭拍照,看不到也不代表不存在,正因為影像的紀錄,我也才了解"啊 原來我是這副德行啊 喔",我想也只有拍照,也比較能夠分享我所見的世界,"原來是這樣啊 喔"

4 comments:

Yi-Huan said...

最後幾句特別喜歡,照片真的是很棒的東西啊!

Anonymous said...

文 溫德斯(Wim Wenders)說的更深刻:照片讓人驚奇的地方,並不是通常人所認為的"時間停格",恰恰相反,每張照片都重新證明時間的綿延連續不可停留.

Anonymous said...

大學你就不搶鏡頭啦?!「豬頭同學」...哈哈哈!

Anonymous said...

印象中應該沒有 /// , 或相較之下 少了很多 , 嗯 應該是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