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而言,在美學的教育上,我是蠻幸運的,
我爸很注重教育,也很愛買書,
記憶中小時候最愛翻的就是那幾本漢聲雜誌,
關於童玩/古蹟/旅遊...
因為外婆家就在一旁,
田園生活與家裡玩具代工廠,
之間的生活細節都能體會,
稻埕曬榖的皮膚灼刺感/割完青草的田間氣味/躲在大紙箱的小空間...
關於生活的質感,我想我的感受是深刻的,
又不知為何從小就說自己要當畫家,
大概從會說話開始我就一直都說我要當畫家,
但開始不說要當畫家是我國中進入美術班之後,
顯然所謂的美術班教育,其中必有詭異難解之處,
但真正開始碰繪畫是遇到國小的自然老師,
他在校外租了一個昏暗的街屋二樓,開了一間菁華畫室,
那是我五年級時,一次家長會,
我的導師莊豐松跟我爸媽說我可以去我們學校廖經華老師那學畫畫,
多年後我回想那時的學畫經驗,
才發現廖老師和一般的美術老師非常的不一樣,
他最常帶我們去外面寫生,用他的麵包箱型車,
每每在下午下課後,趁著夕陽之前,我們到廟前,鵝寮等處寫生...
每每出外寫生總是簽字筆速寫,我們草稿都是簽字筆畫的,
因為他發現我們用筆總是扭捏,
用不能修改的簽字筆,反而訓練我們果決的速寫能力,
那次鵝寮速寫後,我們回到畫室,每個人用著不同的材料畫畫,
有人用水墨毛筆打稿,我是用報紙撕貼拼出兩三隻鵝,
記得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來構成每個人的鵝,
記得那次我們的作品都投了世界兒童畫展,
記得好幾個同學都得獎,我好像也有入選,
除了大量的寫生,以及寫生比賽(總是拿回大大小小的獎)
在廖老師的畫室,其實不應該說是在學畫,
應該說廖老師帶著我們一起畫畫,
而每次畫完一張畫時,廖老師都會把畫放的遠遠的,
然後單獨跟我們討論我們的畫,
最後把那天所有人的畫都貼在黑板上,一起討論,
老師會說誰的哪裡很好,等等
每次最後都會挑幾張給獎卡,
累積到一定數量的獎卡,可以換速寫本/水彩用小水桶...
那時換的疊合式的小水桶我一直用到大學的繪畫課,
後來用到疊合卡接的地方壞了我還是捨不得丟掉,
兩年不到的畫畫課裡,
油畫/水墨/水彩...幾乎所有的平面媒材都用過了,
而那兩年的畫畫課裡,並不太注重一般畫室都在訓練的靜物,
甚至後來因為要考國中美術班,才特別練習了美術班術科考試的鉛筆素描,
(那時我也才發現那兩年的繪畫課沒有特別用鉛筆素描過,當時我也很納悶,多年後的現在我才了解當時的畫畫課,老師主要重點是在繪畫的創作上,而非描寫技能的訓練)
除了寫生繪畫運用多種媒材,他還用了一本書叫做巴魯巴,
(後來才知道這本書是吳瑪琍編的-巴魯巴和小朋友談現代藝術)
記得裡面有達利的噴泉,那時便能體會達利的幽默,
小便斗跟噴泉的聯想=藝術品,
光是這點便完完全全地打開一個小學生的藝術經驗,
而每次開始畫畫前,他都會講一位畫家,
記憶裡我第一次聽到他講述生平介紹畫作的畫家是盧梭,


盧梭那怪怪的自畫像及那熱帶叢林裡的美洲豹持續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數年,
記憶裡的畫家小故事還有藍色的畢卡索,
梵谷籠罩著黑暗烏雲下的金黃麥田與烏鴉,
當時隱約感覺到繪畫不是只有真善美/蒙那麗莎的微笑,
也會有憂鬱跟低落的情緒風景.
畫室長年散發著松結油的氣味,
我總是期待著每週五放學後的畫畫課,
關於廖老師的美術教育,可以講的經驗好像還不少,
令外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次的版畫經驗
http://silentexpress.blogspot.com/2006/06/engraving-made-in-my-elementary-times.html
我想好的美學教育,除了環境,
一位好的老師,也是很重要.
ps:當時除了我學,我妹也有去,後來的我弟,兩個表弟一個表妹都去那那畫室學畫.近來聽說了廖老師當上了校長,我想在教育低迷的現在,廖老師的小學一定會是有趣的地方,莊老師也是.
3 comments:
現在回想起來 擁有有美感的父母真的很重要!
畢竟小時候的世界 是他們幫我們建立的
我第一台相機是我爸給我的 萊卡的傻瓜相機
雖然拍的時候不了解它的價值
直到現在自己賺錢了才深深體會到那是自己買不起的好貨 哈
也許我們都太幸運了
最近看到世界發生這麼多不幸的事
都讓我不禁覺得
沉溺在幻想中的(我)
是不是太不切實際了
尤其當電視一打開都是油阿漲價阿和周美青的時候
我倒是不知道你是怎樣沉溺 哈
不過第一台就是萊卡好像還蠻幸運的
我的倒是一台pextax asahi
現在被我弟接收
新歡變成了lomo fisheye
改天在去買潛水盒來玩
不過我小時後也過度幸運
的確有不少玩具可玩
大概常跟我爸出入一些玩具工廠有關
我爸也真利害 帶一位小朋友去玩具廠
我總是滿載而歸
我覺得阿
美感 跟 心 還有對世界的 開放性 很有關係
並不僅僅只是 可以創作出 有美感的東西 往往是怎麼看待這世界
老實說 有小孩不太想讓他上學呢 但是可以去學校 跟同學玩
Post a Comment